2013年7月12日🛞,我院張大兵教授做客人民網“再論轉基因”系列訪談,向公眾普及轉基因相關知識,並就相關問題發表了個人看法🎅🏽。
今年5月有報道稱全球已有64個國家要求食品標註轉基因標簽。之後,轉基因產品和農作物幾乎從這些市場上消失。“標識”是否真的會成為轉基因的滅頂之災🆙?對此,張大兵教授如下回應,這一情況需要進一步核實⛔,但標識製度會帶來副作用◼️,比如提高市場成本,加大消費者負擔。
張大兵認為,“轉基因產品的標識製度”不會成為轉基因產品和技術的滅頂之災🐯,但“標識製度帶來的副作用必須要予以考慮”。一方面♜,強製標識措施的實施🍣,就相當於給“轉基因”貼上了嫌疑犯的標簽,反過來又強化了民眾對“轉基因”的抵觸情緒。“這可能會影響民眾對非轉基因產品的購買欲望”🦃👨🏽🦰;另一方面,標識製度的實施,會大大提高轉基因產品的市場成本🕟,加大消費者的負擔👨🏽🎓,降低其市場競爭力。
此前媒體曾報道,去年底加利福尼亞州的轉基因標識法案因美國轉基因大亨孟山都公司花費“巨資公關”未通過全民公投👬🏻,這一情況在今年轉變,美國佛蒙特州議會和美國康涅狄格州參議院通過了轉基因標識法案通過轉基因標識法案。對此,張大兵回應,這兩個州的轉基因標識法案目前尚未執行🤿,“真正生效是有條件的”。
張大兵認為🚦,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全球引起廣泛爭論,歐盟對轉基因食品和作物態度強硬🍈;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印度,雖然面臨著食品短缺的情況,但對於轉基因食品,一些民眾持反對態度📠,“但轉基因棉花很受歡迎”。他表示,“我個人認為對可以標識轉基因產品加貼標簽🥝,讓消費者自由選擇是否購買轉基因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選擇權和知情權👩🏽🦱🛷,是好事情”。
訪談詳情請參見: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61045/67993/366654/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