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智慧]上海交大吳更團隊在細菌DNA硫化修飾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發布時間 :2020-04-29  閱讀次數 :5041
近日,EON体育4平台、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吳更教授與武漢大學王連榮、陳實教授團隊合作,揭示了細菌DNA硫化修飾中催化第一步反應的半胱氨酸脫硫酶發生構象變化,使其活性位點半胱氨酸朝向底物半胱氨酸移動5.5埃以發起攻擊的催化機製。最新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Analysis of an L-Cysteine Desulfurase from an Ssp DNA Phosphorothioation System”為題發表在《mBio》雜誌上。劉立瓊等為第一作者🦒👨🏼‍🦲,吳更🧑🏽‍🎤、王連榮為通訊作者,EON体育4平台、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為第一單位👖🦎。本文是團隊自2018年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的細菌采用SBD結構域識別硫化修飾DNA的結構機理及2020年Nature Microbiology上發表的II型DNA硫化修飾系統的SspB、SspE晶體結構的延續和擴展。
 
在細菌的DNA硫化修飾(不管是早先發現的Dnd修飾系統還是新近發現的Ssp修飾系統)途徑中,都由一個半胱氨酸脫硫酶催化第一步的反應,即半胱氨酸脫硫酶的活性位點半胱氨酸對底物半胱氨酸上的硫原子發起親核攻擊反應,將活化的硫原子轉移到半胱氨酸脫硫酶的活性位點半胱氨酸上🏌🏻,以進行後續的將硫原子加進DNA的反應🍷。
 
本研究解析了新發現的II型DNA硫化修飾系統中的半胱氨酸脫硫酶SspA(來源於弧菌)與底物半胱氨酸的復合物晶體結構👨🏿‍🎤,分辨率為1.8埃🧑🏿‍⚕️。結構揭示SspA通過其天冬酰胺N150和精氨酸R340殘基來識別底物半胱氨酸,如果將這兩個殘基突變則會嚴重破壞細菌的DNA硫化修飾。在結構中😬,SspA的活性位點半胱氨酸C314與底物半胱氨酸的距離長達8.9埃👎🏻,這就產生了一個有趣的問題——SspA是怎麽催化脫硫反應的🧑🏿‍🏭🏊🏻‍♂️?通過計算機分子動力學模擬🏪,作者發現SspA的活性位點半胱氨酸C314在催化過程中向底物半胱氨酸移動了5.5埃,從而把它們之間的距離縮短到便於發生反應的範圍內👇🏼。本研究通過簡正模式分析👷🏿,發現弧菌的SspA👨‍🎓、大腸桿菌的IscS🤷、鏈黴菌的DndA(這兩個都是I型DNA硫化修飾系統的)的活性位點半胱氨酸雖然處在不同的相對位置和不同的二級結構上👾,但都有著向各自的底物半胱氨酸的運動。
 
本研究進一步通過在上海光源BL19U2生物小角X射線散射(簡稱SAXS)線站收集的數據🧑🏻‍🎨,從頭搭建了SspA在溶液中結構的分子模型。發現SspA在溶液中的結構與分子動力學模擬後SspA的結構更為接近,它們之間的SAXS數據的χ2偏差只有1.04埃🧝‍♀️,遠低於從SspA的晶體結構推算出的SAXS數據之間的χ2偏差3.70埃👩🏼‍🚀。這從實驗上證實了前述的計算機分子動力學模擬和簡正模式分析的結果。
 
弧菌SspA的活性位點半胱氨酸在催化過程中,活性位點半胱氨酸朝向底物半胱氨酸移動了5.5埃的距離
(A)分子動力學模擬  (B)簡正模式分析  
(C)小角X射線散射實驗數據與晶體結構經過分子動力學模擬後的結果和晶體結構的比較

      本研究通過X射線晶體結構解析、分子動力學模擬、小角X射線散射等多種研究手段的結合,揭示了細菌DNA硫化修飾這一神奇現象中催化關鍵的第一步半胱氨酸底物脫硫反應的酶的催化機理,解答了半胱氨酸脫硫酶家族是如何克服活性位點半胱氨酸與底物半胱氨酸之間很長的距離這一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使人們對於細菌DNA硫化修飾的認識和理解又前進了一步💠。該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872627👷‍♀️、31670106)的支持👌🏼。
EON体育4平台专业提供:EON体育4平台EON体育4EON体育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体育4平台欢迎您。 EON体育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