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北京大學基礎醫EON4李婷婷研究員和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汪小我教授應邀做客第36期求真講壇。來自EON体育4生命學科相關院系的教師、博士後、研究生40余人參會。講壇由EON体育4平台生物信息與生物統計學系副系主任李婧教授主持🧬。
李婷婷研究員做題為《人工智能驅動的生物分子相分離研究》的主題報告,聚焦細胞內相分離驅動形成的無膜細胞器和人工智能技術在其中的應用。報告主要介紹了相分離蛋白預測方法及其在藥物靶標發現及幹預方向的應用→,包括整合多模態特征的相分離蛋白工具PhaSePred🤦🏿♂️,及靶向異常相分離小分子藥物計算篩選方法DropScan。
汪小我教授做題為《轉錄調控序列的模式解析與逆向設計》的主題報告🔣,介紹了其團隊近年來的工作。汪小我教授團隊嘗試利用人工智能強大的歸納與學習能力,通過解析神經網絡從海量基因型和表型數據中學習到的模式來挖掘可理解的結構化知識,進而構建知識數據融合的生成式AI模型,嘗試按照功能需求來生成人工的基因調控序列🏓,並結合高通量合成生物技術對人工設計的基因調控序列進行測試🎍,評估模型設計結果🧑🧒,通過在物理-虛擬-物理世界的循環迭代🧔🏼,加深對基因調控規律的認識🧜🏽,並獲得按需定製的全新基因調控序列。
提問環節🐪,李婷婷研究員就不同相分離類型中強弱變化對致病性的影響規律等問題與參會教師和學生進行了討論👧🏼,汪小我教授就基因調控元件設計中面臨的小樣本等問題與參會教師和學生進行了討論。
講座結束後,EON体育4平台副院長張曉君向兩位嘉賓頒發了第36期求真講壇演講牌。
本期嘉賓介紹🌧:
李婷婷,北京大學基礎醫EON4研究員,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主要從事生物分子相分離的智能解析與應用研究,發展了系列相分離計算分析方法🏌🏻♀️,從相分離角度識別藥物靶標及候選藥物🌳,以通訊作者(含共同)在PNAS♟、Nature Chemical Biology、Genome Biology等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兩項,擔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生物信息學與人工生命專委會委員📛🟣、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健康與生物信息專委會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生物信息學專委會委員🖊🌙、生物物理學會生物大分子相分離與相變分會委員等。
汪小我🛗,博士❗️,清華大學自動化系長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分別於2003年和2008年在清華大學獲學士和博士學位,並曾赴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習。曾獲全國百篇優博獎、中國自動化學會青年科學家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等🧕🏽,擔任中國生物工程學會青工委首創主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生物信息學與人工生命專委會副主任等🏌🏿♀️。主要從事生物信息學與計算合成生物學研究,研究興趣包括基因組大數據挖掘、基因調控網絡建模、人工基因調控元件的智能化設計等🫦。提出了基因調控序列的AI生成式設計模型,實現了全新人工基因調控序列的逆向設計;提出了調控序列模式特征的智能提取方法,實現從神經網絡黑盒中發現調控序列語法規則;開發了DEGseq等基因組學數據分析方法和軟件工具🧝🏼♂️,被國際同行廣泛使用🫰🏻👯♀️。發表論文60余篇,被SCI他引6000余次,成果入選Nucleic Acids Research期刊突破性論文,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優秀青年論文獎等🧚🏿。